<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政策 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 资料来源:性别研究视界 发布时间:2023-01-06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正式颁布;2022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改委等17部门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强化深入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作为“国之大者”,人口发展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关乎社会长治久安。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老龄少子化问题渐趋严重的形势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是解决当前人口问题、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手段。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政策在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全面发展发面具有如下特点:

        一、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政策的核心原则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为群众解决在婚姻、生育、养育、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减轻家庭的负担,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生育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孩子的愿望,为建立幸福快乐的家庭,促进社会和谐打下坚实的基础。 

        1.积极生育支持政策的视角是以人为本。针对女性的婚育、生育、养育、教育实施支持性政策,并将各项政策具体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其目的是帮助女性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女性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发展个人、发展家庭,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

        2.着眼点为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在出生前、出生时以及未来的养育、教育等方面都获得平等地对待,而不是仅仅关注于生育子女的数量。对不同数量的孩子采取不同的鼓励支持政策,生育的孩子数量越多,获得的鼓励与奖励越多,隐含着孩次越高其价值越高的价值观,造成了不同子女之间的不平等。 

        3.更关注长期目标的实现。支持性生育政策着眼于长远目标,期望通过帮助女性解决实际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提升生活品质,可以无后顾之忧地生育他们期望生育的孩子数量,促进每一个子女的健康成长,促进家庭幸福,达到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的均衡发展。实施积极生育政策的目的并不是鼓励女性在短期内多生育孩子,以尽快提升生育率为终极目标。只有解决了群众在生育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他们才有可能愿意生育孩子。只有群众愿意生育孩子,生育率才有可能提升。另外,生育率的变化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尽管我们使用了各种的手段和方法,可能对提升生育率产生的影响并不大。提升生育率不是衡量我们工作成功与否的金标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群众对生育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个体和家庭掌握生育的决策权。通过提供群众切实需要的、服务质量有保证的、群众满意的生育支持服务,群众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能够知情、可选择、有尊严地做出生育决策。实施支持性生育政策,生育的主动权掌握在女性自己的手里,更加强调社会尊重女性的自主选择权利,而不是借助于各种措施“帮助”女性做出生育决策。 

        二、关注性别平等,促进家庭与工作的平衡发展 

        生育政策的成功与否,与是否在政策设计之初就考虑到性别的差异,考虑到性别平等有重要的关联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多项生育支持政策是以性别平等为基础而设计的,考虑到了男性的参与,同时对女性的职业发展与家庭平衡加以关注。 

        1.严格落实产假、哺乳假制度。产假是保障孕产妇身体恢复的必要保证,同时可为婴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建议,产假为98天,目前国内大多数省份将产假延长到158天或更长,保证女性在生产后身体的恢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纯母乳喂养的时间为6个月,产假延长到158天,可以保证6个月内的纯母乳的喂养时间,提升婴幼儿的免疫力,有利于儿童的身体发育,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哺乳假可以保证母亲在工作期间提供母乳喂养的机会,既提升婴幼儿的健康水平,同时又能保障母亲不间断工作,促进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

        2.新增育儿假。在严格落实产假、哺乳假等制度的基础上,大多数省份在条例修改中设定了父母育儿假。育儿假是产假和哺乳假的有效补充,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灵活使用,其可以保障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在有需要时灵活休假,并可以促进父亲、母亲共同承担照料子女的责任、保障父亲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不缺位。

        3.男性陪产假。大多数省份设立了男性陪产假,用法律手段保证男性能够参与到生育、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强化男性在生育过程的责任,分担女性照护婴幼儿的压力,促进家庭健康和谐的发展。陪产假保证孩子在发育过程中有父亲的积极参与,这为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大有益处。

        4.生育保险的落实。国际劳工组织要求保证女性在产假期间的收入水平不低于平时工资的2/3,国内大多数省份保证了女性在产假期间的收入水平与平时工资水平持平。对于有生育保险的城乡女性来说,可以保障参保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费用的落实,减轻生育医疗费用负担,并在生育期获得经济支持,保障其更好地渡过生育期。

        5.配置母婴设施等公共服务资源。在车站、机场、商场、医疗机构、游乐场馆、文体教育场所等公共场所配置母婴设施,是体现现代文明城市人文关怀的重要标志。公共场所设置母婴设施可以减轻女性在出行过程中的育儿压力,方便父母更便捷地照料子女,保障母乳喂养。近年来,母婴室得到大力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优生优育,且形成了鼓励父亲参与育儿的公共环境。如《广州市母乳喂养促进条例》规定,六种类型的公共场所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或者日人流量超过1万人的,应当建设母婴室:医疗机构;火车站、轨道交通换乘站、长途客运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等公共交通运输场所;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市民活动中心、36524便利店电话_365bet有手机版吗_Microsoft 365安卓儿童活动中心、体育场、购书中心等公共文体服务场所;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综合公园、专类公园、旅游景区等旅游休闲场所;商业经营场所。这为母乳喂养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有力地促进了生育政策的落实。

        三、保持政策连续性,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 

        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对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帮助那些在控制人口时期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1.奖励扶助政策的延续与落实。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重,这些家庭成员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连续性的家庭支持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解决一定的养老困难。如,各地均有相关规定,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可享受一次性补助或按一定比例上涨退休金,这些政策将会继续按照既有的政策执行;农村独生子女或双女户家庭,在父母年满60周岁时,国家按照每个月80元的标准支付生活费,以帮助原计划生育家庭父母养老。不同地区会根据本地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补助金的额度,以保证在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的计划生育父母的生活能力。国家建立资金管理、资格确认、资金发放、社会监督四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确保奖励扶助金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奖励扶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划生育家庭的特殊困难,对于促进消除贫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是指独生子女父母年满六十周岁后因病住院治疗期间,其子女每年可累计享受一定天数的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以缓解独生子女家庭无人照护年老父母的情况,这在当前老龄化严重,子女数量少的情况下,帮助独生子女父母解决一定的照护需求提到了重要作用。

        3.特扶制度的落实。我们已经具有一套相对完整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保障制度。每名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父母在年满49周岁之后,每月可以获得460元的扶助金,失独父母每月可以获得590元的扶助金,并且这个标准可以随着经济的发展进行动态调整;针对特殊家庭成员开展心理咨询支持,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面向生活;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优先安排入住公办养老机构,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办理养老保险,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住院的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部分地区针对特殊家庭开展辅助生育支持,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子女。

        4.社会组织的参与。目前有大量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新时期的人口可持续发展工作之中。如在婴幼儿托育服务方面,大量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为解决女性生育后的子女照护问题,解放36524便利店电话_365bet有手机版吗_Microsoft 365安卓参与到社会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帮扶活动中,也有大量的社会图案及接入,特别是中国计生协,全面地介入到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暖心行动”,开展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养老等服务,依法代办入住养老机构、就医陪护等事务,使得特殊家庭也能感受到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与支持。

        四、强化监督保障,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政策

        有效的监督保障体系是各项积极生育政策落到实处的基础。强化监督保障体系,可以及时了解生育支持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最大限度保障各项支持性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

        1.建立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有助于监督保障优化生育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评估指标应该包括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过程指标包括各项政策是否落实、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哪些经验可以在其他地区借鉴和推广、在推广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是否制定政策落实的实施细则、实施细则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推广的经验是否具有可重复性等。结果指标包括落实政策数量、生育率提升的程度、群众的满意度等,群众的满意度应该作为核心的关键指标。

        2.健全监测保障服务体系。对于期望生育的人群做好生育咨询指导服务,特别关注年龄较大、有生育困难的人群;落实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等“出生一件事”联办制度,一次性办理相关证件,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同时为工作的准确性提供保证;健全基层基本公共卫生网络,提升相关人员提供相关服务以及收集数据的能力;加强基层服务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增强抚幼养老功能,保障村(居)专兼职人员报酬待遇。

        3.完善生育支持监测体系。完善国家生命登记管理制度,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面生育支持服务的监测体系;全面了解生育形势,科学研判人口变动态势,健全人口预测预警制度;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全员人口库,强化人口基础数据共享利用;持续深化国家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健全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来  源:《人口与健康》2022年第11期

        作者单位:刘鸿雁,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王波,河南省南阳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本期编辑:杨 英

        审  稿:张 闽  李 婷